27 March 2016

漸漸喜歡,百聽不厭。

以前,不怎麼去聽老蕭蕭敬騰的歌曲。

自從屢次上了車,老蕭的歌曲在耳邊循循播放。

他時而動感時而感傷的聲音,不盡讓我漸漸喜歡而著迷,
更是百聽不厭。



我想 : 我是中毒了!


29 June 2014

先秦诸子思想 异同

一、  儒家思想
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有:孔子、孟子及荀子,而重要的经典著作则有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荀子》等。以《论语》为中心的孔子思想,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内容。

第一、孔子针对当时已然疲弊而僵化的礼乐制度,提出极为深刻的反省与批判。完成吾人生命的合理要求,即礼的由来。
第二、孔子以忠恕作为吾人充分呈现仁心的主要修养功夫,经由忠恕,人不仅要为自己的生命实现最合理的内容,同时也要推己及人,所谓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
第三、理想的实践必然代表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,因而现实不合理的存在就成为实现理想的阻碍。孔子与隐者的对话,表现即命显义的理想主义与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坦然,建立了儒家乐观进取、无忧无惧的生命理想。

孟子以心性论进一步将仁心仁性以良知四端加以明确规定,并对告子的人性论进行严厉的批判。荀子则重视客观礼仪师法的外在规范,试图通过化性起伪方式,达到建立人文世界的用心。

二、  道家思想
老子与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,而道家首先由周文疲弊的负面影响上加以反省。僵化的礼乐,正是扭曲吾人生命的主要来源。道家首先要对治此扭曲与造作,进而使一切存在还其本来的自由自在。无为不是对有为的取消,而是一种治疗与再肯定,如此才能实现“无不为”的理想。庄子以逍遥为其宗旨,以齐物为其功夫。庄子的齐物是以“不齐之齐”的方式齐,不是让万物服从于某一外在的标准,而是自觉外在标准的方便性、主观性与暂时性,从而使一切存在成其为自己。

三、  墨家思想
对于周文疲弊,墨家乃是以质救文,采取全然相异于周文的方式。墨子以兼爱为其终极关怀,由是而能交相利、非攻,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,而此理想无他,正是天志的主要内容。天志是最高的价值根源与权威,而兼爱正是天志的内容,因而也是吾人必须贯彻的内容。为了要加强天志的权威性,是而有“明鬼”的要求,以及尚同的主张,从而通过宗教及政治的力量,完成天志兼爱的要求。心性及修养问题,不是墨子思想所重视的,也因而使得墨子思想虽然有着极高的理想性,但是对生命自觉与反省,便缺乏深刻的体会。

四、  法家思想
法家放弃了已然僵化疲弊的周文,而是完全以现实的功利,作为价值取舍的标准。法家以韩非为集大成者,分别结合商鞅、慎到及申不害对法、势、术的理论展示,进而有机地建立自己的法家思想。韩非将人性视为是中性的趋利避害,历史是由道德、智谋而到今日以气力相争的发展,因此,要达到富国兵强大利,须以农战是尚,以法、术、势为主轴,建立一个人人守法却可能只是“民免而无耻”的国家与社会。


17 June 2014

<韩凭妻>文中的人物特征

<韩凭妻>一文,妻子何氏的首个特征为贞洁。何氏对韩凭非常忠贞,即使被迫跟随宋康王,也未因荣华富贵而改变心意。何氏知道自己无法再和韩凭生活,但“一女不侍二夫”,她宁可殉情也不愿接受宋康王。何氏的遗书更明确表示要与韩凭合葬,她仍然希望能和韩凭一起。

此外,韩凭妻子何氏有学识、计策,可从她给韩凭的书信看出。她为了不让读者察觉,故意“缪其辞”,隐藏句子意思。书信表面上是描写自然景象,实则暗示自我了断之意。丈夫韩凭出自于默契和智慧,从书信知道她的决心,早她一步离开。之后何氏跳台自尽,其遗书再次显示她的学识。信中写“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”,这句便足以带出何氏对死亡的迫切,不愿意为他人希望而勉强自己存活于世。

另,何氏也有不屈不挠精神。她先是不想和宋康王生活,暗中向丈夫宣示死的决心。后得知丈夫韩凭身亡,自己没有活着的意思,便事先弄烂身上衣物,和宋康王登上高台,刻意选择在王面前自尽,可说是不屈服于权威的举动。然而宋康王不甘心,命人将尸体分开下葬,硬是不让他们相会。此挫折不能阻止何氏和丈夫团聚。他们以精魂化为树木鸟类,虽然生命结束,却以另一种形体共同存在。


30 May 2014

欧阳修 《记旧本韩文后》

      欧阳修的《记旧本韩文后》,是回顾他在三十余年学文的历程。他在《记旧本韩文后》记述他少年时得到韩愈的文集后,如何补缀校订,广为宣传。后,他终于改革文风,达到学者非韩不学的盛况。

第一段叙述欧阳修得文之由之往事。欧阳修年幼时家住汉东,家里贫穷没有藏书。当欧阳修长大成儿童时,常常到李彦辅家游玩。他意外发现李彦辅家的墙壁有一只破烂的竹筐。里头藏着一些旧书。打开它来看,得《昌黎先生文集》共六卷。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。欧阳修因年纪还小,不能穷究它的意义。

     第二段叙述欧阳修未学其文之感慨 。天下求学人,以杨忆的作品为标准的时文能写时文的人,可得到功名,被世上的人称赞。欧阳修十七岁时,参加州试,被有司取消录取资格。于是拿出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。长叹说,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,奇怪当时的人不提韩愈之文。而他本身也未学习到韩文。因此,欧阳修立志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,尽力于韩愈的文章,以实现他的愿望。

     第三段叙述欧阳修学其为文之过程 。过了七年后,欧阳修考中进士,和尹师鲁他们一起写作古文。就拿出所收藏的《昌黎集》来修补连缀它。从那之后,天下求学的人,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。韩愈的文章就此流行于世。

      第四段叙述欧阳修信其文之必传之信念。 欧阳修认为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,却在近处不流行,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。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。韩愈文章,埋没不见有两百年,却盛行于今。这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能决定的,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。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。

 第五段叙述欧阳修明白学之有素之意志。欧阳修开始对韩文爱好,是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。他本来就知道它不能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,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。他的举动不是为了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,而是志在久远。

最后,是欧阳修整理韩集之心得。文集版本出于蜀地,刻画的文字和现在世俗版本比起来,相当精良。但脱漏错误多。欧阳修家藏书万卷,只有《昌黎先生文集》是旧物。韩氏文章,韩氏学说,万世所共同尊敬,天下共同传承并享有。
因此,欧阳修对于这套文集,旧物,特别爱惜。

24 May 2014

汉景帝〈孝景本纪〉

  纵观〈孝景本纪〉,司马迁把此文写得较为简短-主要是简略记述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来所发生的大事。就如写汉景帝即位,平定吴楚的“七国之乱”重大的事件、写汉景帝更换太子、以及写汉景帝中后期政治状况等。

  虽然汉景帝的国策像文帝一样,但是司马迁在〈孝景本纪〉,对于汉景帝地位的描写,是远不及文帝的。

从司马迁简略的记述,笔者从文中看出汉景帝的治国方针。如废除不准商人与入赘女婿做官,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、果断平定七国之乱、稳定局势等策略。所以,汉景帝作为一个统治庞大帝国的统治者,他的行为与决策都是以长远的路途为出发点,希望能为王朝带来好处。

   司马迁〈孝景本纪〉叙述看似平淡,但是笔者认为文字里头却隐含着司马迁对汉景帝的道德评判,就如一代明君的德行与事功,竟是如此的庸常。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